數碼藝術創作:從機器學習到生成藝術

近代人工智慧的發展大行其道,席捲全球,涵蓋不同領域,例如影像識別、醫學輔助、文字語音、繪圖設計等,成為現今社會不可忽視的力量。簡單來說,人工智慧是通過演算法與程式科技,讓電腦學習人類的思想行為。因此,當我們談論人工智慧,不得不認識其關鍵核心之一:機器學習 (Machine Learning)。

什麼是機器學習?它是人工智慧的子領域,以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為基礎,讓電腦能自動學習如何完成指定任務。所謂「學習」其實依靠大量的數據樣本,電腦會透過處理及分析數據,從經驗中發掘特定規律或模式,並且反覆自我改善,發展出各種演算法,推測更多未知數據,逐步提高精確性,以致電腦不需要我們輸入明確的編程指令,也能作出自主的決策。說個簡單的例子,就似我們經常見到一些圖像辨識情況,由電腦自行辦別圖中物體。首先我們可以提供各式各樣物體的圖片,輸入對應的物體名稱與標籤,讓電腦不斷處理大量數據資料,反覆學習進行訓練,分析不同特徵或重要元素,掌握辨識的方法,繼而愈來愈精確地識別不同的物體。

學習方式大致可以分為監督式學習、非監督式學習和強化學習三種類型。最常見的一種是監督式學習,通過輸入已標記的數據及範例,讓電腦學習規則,從而預測出更多未標記的數據;非監督式學習則是由演算法去發現數據自身的結構和模式;至於強化學習,透過反覆試錯方式,電腦能在具特定指令或目標的動態環境中,自主地判斷最佳決策。

機器學習的技術不斷創新及精進,早已廣泛應用於藝術創作,衍生出當代數碼藝術的新形態——生成藝術(Generative Art)。藝術家利用編程方式創作,引入隨機性的元素,由電腦處理輸出,自動生成圖像、聲音等不同作品,大幅改變藝術家的創作方式和實踐行為。本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在「萬物有靈:藝術與科技共生展」展覽中,製作出《天屏地園》,靈感源自國際錄像之父白南準的《電視花園》,採用LED光譜植物種植法,獨特之處在於螢幕照射出的光源,是由電腦透過機器學習,處理新聞直播的畫面,包括動態及顏色光譜等數據而製成。當植物經歷這種形式的長時間室內種植,藉以觀察真實與人工虛擬現實如何循環共生。

林欣傑的《天屏地園》,轉載至林欣傑的YouTube頻道:


白南準藝術中心策展人解構《電視花園》,轉載至 白南準藝術中心 的YouTube頻道:


藝術類型: 

多媒體

相關專題: 

藝術與科技

種類:

文章

發佈日期: 24/04/2023

關注香港藝術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