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:在阿根廷音樂家皮亞蘇拉的努力下,探戈音樂吸納古典音樂和爵士樂的特色,孕育出獨特的「新探戈」音樂風格,讓二十世紀的南美音樂發展更見精采。
探戈一般被認為源自十九世紀末布宜諾斯艾利斯港附近的貧民窟,是當地歐洲移民、勞動階層喜愛的一種雙人舞蹈。而阿根廷在十九世紀一直是美洲第二大移民人口最多的國家,受各地移民及其文化和傳統習俗的影響,探戈亦發展成為文化多樣性、民族融和的象徵。
隨着探戈舞蹈興起,探戈音樂亦漸漸自成一格,它以其熱情風韻聞名,一般以快速的2/4拍和較緩慢的4/4拍為主,營造強烈的節奏感及活潑的旋律。樂隊一般由六人組成,包括兩把小提琴、鋼琴、低音大提琴,以及兩把被譽為探戈音樂靈魂的樂器——班多紐手風琴。班多紐手風琴是手風琴的一種,兩側設有琴鍵,在樂手按鍵及推拉演奏時,中央的風箱會隨之開合,產生氣流使簧片震動而發聲。因應氣流大小、風箱開合方向,以及多達三、四十個琴鍵在風箱開合時所產生的聲音,班多紐手風琴的音色變化極之豐富,與探戈音樂可謂天生一對。
以下短片便扼要地介紹了班多紐手風琴的獨特結構及音色(2:37起):
轉載至kenanfromtr YouTube頻道:
影片中熟練彈奏班多紐手風琴的正正是探戈音樂發展的重要人物——阿根廷音樂家皮亞蘇拉。他九歲起開始學習鋼琴及班多紐手風琴,並於二十五歲成立自己的第一支樂隊。1953年,他為班多紐手風琴和樂隊而創作的《布宜諾斯艾利斯交響曲》大受好評,讓他有機會負笈巴黎,跟隨法國音樂教育家布朗熱深造古典音樂作曲。
然而當時皮亞蘇拉認為探戈音樂是種草根音樂,難登大雅之堂,因此曾向布朗熱隱暪自己的探戈音樂背景,幸好她並未因此責罵皮亞蘇拉,反而鼓勵他擁抱個人特質,善用音樂知識及才華來改革探戈。皮亞蘇拉就曾在自傳中寫下這段經歷:
「我不想告訴她我演奏班多紐手風琴,我猜想:『她會把我從四樓扔下去』。但最後我還是和盤托出,她請我演奏幾段我創作的探戈音樂。她突然張開眼睛,牽着我手說:『蠢才,這就是皮亞蘇拉的音樂!』」——皮亞蘇拉,《回憶錄》(2003)
布朗熱的反應激勵了皮亞蘇拉,他不再感到自卑,更開始嘗試融合古典音樂及爵士樂的技巧和特色來創作探戈音樂,開創「新探戈」音樂風格。他將古典音樂的和聲、對位法及旋律結構帶入探戈,亦加入了類似爵士樂的即興風格,並把色士風和電結他等樂器納入樂隊編制,令樂曲在各方面都比傳統探戈更立體、更豐富。「新探戈」讓人耳目一新,亦令探戈這種民俗氣息極強的音樂能夠登上莊嚴的音樂廳,以另一姿態呈現於聽眾眼前。
1960年起,皮亞蘇拉的音樂事業步入多產時期。此後二、三十年間,他主要於阿根廷及意大利定居,並成立多隊樂隊,兼任作曲及演奏,同時巡演世界各地。他於1971年成立的Conjunto 9樂隊,被譽為是他事業上的高峰之一,樂隊其中一首代表作——《自由探戈》直至今天依然廣為傳頌。《自由探戈》曲如其名,精髓在於「自由」,作曲家曾經這樣形容:「《自由探戈》象徵樂手能隨心所欲演奏,只要他們才華所達,沒有任何外力能限制他們的演奏自由。」
樂曲最初的配器為鋼琴、電管風琴、電結他、低音結他、敲撃、長笛、弦樂及班多紐手風琴,但在往後的數十年間,作品經歷多次改編,包括鋼琴獨奏、大提琴獨奏,甚至人聲合唱,使它成為「逆向影響」的最佳例證:皮亞蘇拉受古典音樂及爵士樂影響而創作這首樂曲,此曲又反過來影響這兩種音樂。正如其名所印證,探戈是自由、無分界限的。
一同來聽聽由皮亞蘇拉演奏班多紐手風琴的《自由探戈》吧!
1977年版本,轉載至Les archives de la RTS YouTube頻道:
香港藝術節網上藝術教育平台
創始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