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:歌劇的起源,以及歌劇與古希臘神話的淵源。
奧菲歐、亞莉安妮、埃萊克特拉⋯⋯你曾經好奇為甚麼不少歌劇都以古希臘神話的故事為藍本,而主角往往是這些傳說中的人物嗎?這或許與歌劇的起源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時間倒流至文藝復興時代十六世紀的意大利佛羅倫斯,一群詩人、音樂家及學者聚首一堂,對藝術直抒胸臆。這些知識分子對當時社會流行的複音聲樂形式不太滿意,認為多聲部、層層疊唱的樂曲讓人難以理解唱詞,因而削弱了唱詞的詩意及感染力。於是,他們提倡回歸古希臘悲劇的演唱形式——他們相信古希臘人以近乎朗誦的方式演唱悲劇,並配以簡單的樂器伴奏,以清晰傳遞詩化唱詞蘊藏的情感,而這種表演正好是當時所需的藝術形式。
這群文藝復興「文青」常以巴爾迪伯爵的家為基地,因而得名「佛羅倫斯小廳集」(Florentine Camerata,意大利語的Camerata指廳堂或房間)。憑着對古希臘文學作品的深入了解,他們決定仿效古希臘悲劇作品,創造出一種稱為「宣敍調」(recitar cantando)的聲樂形式,實現他們追求唱詞與旋律共融的理想。宣敍調往往只有單聲部,旋律與節奏依照言語自然的強弱和起伏,聽起來就像以歌唱方式說話。這種創新的演唱方式很快便被用於意大利宮廷節慶時的娛賓演出——幕間劇,據說這就是歌劇的雛形。
至於題材方面,由於以古希臘悲劇為創作楷模,「佛羅倫斯小廳集」的作品主題也離不開神話英雄的悲壯故事,這亦解釋了為何早期的歌劇都常以神話人物的愛恨情仇為背景。
奧菲歐與尤麗迪絲的故事時常被改編成舞台作品
「佛羅倫斯小廳集」於十六世紀末創作的《達芙妮》,描述太陽神阿波羅愛上河神珀紐斯之女的故事,被一些學者推舉為歷史上第一部歌劇,但曲譜已然散失。同代及後世作曲家深受這場運動影響,接力創作更多歌劇作品,當中包括蒙特威爾第(1567–1643)。蒙特威爾第被視為歌劇發展的先驅,他所創作的《奧菲歐》(1607)是現存最早的歌劇曲譜,故事講述希臘神衹奧菲歐試圖將新婚愛妻尤麗迪絲自地府帶回人間,經歷一趟悲痛而艱險的旅程。雖然位列最早期的歌劇作品,《奧菲歐》的音樂風格在古今都被譽為精密巧妙,流暢地融合了宣敍調、詠嘆調及覆奏曲式,娓娓道來這對新婚夫婦的故事。
往後的數百年,不少知名作曲家繼續熱衷以古希臘神話為題創作歌劇。由韓德爾的《埃西斯與卡拉蒂》至李察.史特勞斯的《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》,在往後的數個世紀,也有更多歌劇作品深受古希臘作品的鮮明影響。雖然這些精采的作品誕生於不同年代,音樂及舞台風格上都不盡相同,但同樣延續了這項源遠流長的歌劇傳統。
香港藝術節網上藝術教育平台
創始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