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羅克音樂二三事
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:巴羅克一詞的起源,以及這種「早期音樂」的特色及常見曲式。



法國畫家Philippe Mercier於1740年代創作油畫《聽覺》,描繪巴羅克時代人們聚首演奏音樂的場景

十七及十八世紀的歐洲音樂家,大概沒有想過如何為當時的音樂風格命名。「巴羅克」一詞源自葡萄牙語的Barocco,本來用來形容奇形怪狀的寶石。二十世紀初,音樂學者開始用這詞彙來形容十七至十八世紀中葉的音樂,意指這時代的音樂不規則,過於華麗及浮誇,讓人感覺奇怪。

事實上,這時期的音樂作品的確有特別追求。因為巴羅克時期是皇室與貴族掌權的時代,不少音樂作品為了配合上流社會的各類日常和社交活動而創作,故加入大量裝飾音符,一如這時代的建築風格,既富麗堂皇又精緻細膩。作曲風格亦講求戲劇性,常常強調強奏與弱奏、獨奏與伴奏的對比。

至於巴羅克音樂之所以不規則,或與即興演奏有關。此時期的樂譜沒有太多的指示,作曲家多以速記方式記譜,不會把所有伴奏聲部都寫出來,而只是寫出最低聲部,然後以不同的數字表達需要的和弦,由演奏者自行斟酌如何彈奏,這種做法稱為「數字低音」。演奏者有很大空間去決定如何呈現作曲家的安排,此舉往往會帶來隨性、因人而異的音色和效果。

巴羅克年代主要盛行的器樂曲式有以下幾種:

  • 奏鳴曲:指小型的器樂曲,無固定曲式或樂章數目,一般由室樂團演奏。其中最常見的是三重奏奏鳴曲,以兩把小提琴領航,再配以低音聲部

  • 協奏曲:由樂團兩部分樂手合奏的器樂曲。一部分為較少人的小樂隊,甚或只得一位獨奏者,另一部分則是大樂隊。兩部分一時合奏,一時由小樂隊獨奏,碰撞出不同風采。時常採取「快—慢—快」的三個樂章結構

  • 組曲:由數支獨立舞曲組成的音樂,常見於社交場合,可用於伴舞,也可單純供賓客聆聽欣賞。舞曲一般與歐洲各地文化息息相關,帶有濃厚民族特色,例如常用作組曲第一首作品的「阿勒曼舞曲」便是源於德國

時至今天,「巴羅克」一詞已經褪去以往怪異的含義,象徵着西方音樂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時代。連同中世紀音樂、文藝復興音樂,這些「早期音樂」在當代有復興的趨勢,愈來愈受表演者關注和觀眾歡迎。

藝術類型: 

音樂

相關專題: 

巴羅克音樂

種類:

文章

發佈日期: 24/09/2021

相關資源

24/09/2021

巴羅克之聲——小提琴

音樂

24/09/2021

巴羅克之聲——古鍵琴

音樂

24/09/2021

紅髮神父的音樂傳奇

音樂

關注香港藝術節